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温州市港航管理中心 > 港航资讯

畅通物流供应链 有力支撑“双循环”

发布日期:2020-11-09 10: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水运网

我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如何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如何“补短板、锻长板”?11月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配套活动——“2020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近20名来自港口、航运、物流、监管等物流产业链的重量级嘉宾围绕“‘双循环’下的国际物流新格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对重塑我国全球物流供应链提出了规划与建议。

新格局带来新机遇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经济放缓的重大变局,我国物流业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行业本身也转危为机,逆势而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迹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给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胡亚东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推动建立更加顺畅的物流与供应链体系,以国家物流枢纽为中心的国内大循环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十四五”发展的重点,与之相应的“一带一路”大通道建设也将继续加速,并在质量和效率上大幅提升。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格局将以我国经济战略的调整而发生重大变化,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具有活力的中国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国际客商。

“无论是国际循环,还是国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双循环’将会对我国物流的流向、流量、结构等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影响我国港航和物流业在国际国内的战略布局和聚散程度。”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陆靖表示。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张江波认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物流业特别是国际物流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充分发挥物流业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循环看,生产端要进一步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环境,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优化产业组织模式,增强区域优势和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消费端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不断深化物流与商贸协同发展,加速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数字化供应链的深度融合进程,促进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国际物流供应链是支撑产业国际合作,实现全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顺畅流通的动脉系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表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既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又是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更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然选择。

建设以港口群为核心的国际供应链枢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供应链全球化的安全风险越来越突出,各国都在考虑自己的供应链安全问题。“要使自己的供应链更加安全,就要重新布局区域性的供应链中心,这将对我国和地区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对全球供应链的布局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院长黄有方表示,应高度重视自由贸易港的功能性建设,建设以港口群为核心的国际供应链枢纽。

黄有方认为,要发挥长三角港口组合效应,进一步扩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一省一港’是一种模式,跨区域时又该怎样开展港口的合作、航运的合作、贸易的合作、供应链的合作?目前我们在研究长三角的港口合作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同样要研究跨区域港口一体化的问题。”

作为重要的节点,港口在承载国家重大战略方面越来越重要。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表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港口在大的供应链和综合物流体系当中扮演的角色是枢纽,是大家避不过的重要节点。”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港口将焕发“第二春”。“沿海港口满足内需的过程当中,具有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的绝对优势,但这个优势的递减半径就是150公里。”汪鸣说,随着国内大循环的建设,我国的内陆纵深将获得大发展,上海、青岛、天津、宁波、舟山等等港口未来的方向就是沿着重要的“内循环走廊”,构建强大的多式联运网络。

政企合作“补短板、锻长板”

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暴露出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存在着突出短板。王绣春指出了四大问题:一是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仍不健全;二是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不足;三是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四是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衔接不够。

她介绍,目前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国际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各种运输方式资源,全力做好保通、保畅、保运工作,未来将把政企协同、多方联动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动力。“作为政府部门,我们要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和政策制度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激发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不断释放内生活力,促进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协同,提高我国物流供应链国际竞争力。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江波表示,国家发改委也持续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今年和去年分两批发布了45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名单,今年又评选发布了17个国家骨干物流冷链物流基地名单,不断完善国家层面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他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牵头编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将重点推进“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集约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创新赋能的物流经济体系、保障有力的应急物流体系、内联外通的国际物流体系、分工协调的物流市场主体体系、科学完备的物流基础体系建设。“通过八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