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聚焦

【交通旅游导报6月18日】温州红都绿野:这个夏天最浓烈的公路色彩

发布日期:2020-06-19 09: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交通旅游导报

到今年6月份,距温州红都绿野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打造已有一年。从温州绕城高速瑞安荆谷出口到平阳县南雁镇雁前村,这条精品带全长67公里,穿过9个乡镇和59个建制村,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交织。夏季阳光雨水充沛,正值果蔬成熟时节,这一路上的乡村脱贫故事有了新续集。

“我们为茶叶和杨梅铺好了路”

6月初,平阳县朝阳山黄汤茶叶基地迎来一条崭新的沥青公路。这条路盘山而上,穿过一片片杨梅林和一座座村庄,最后抵达朝阳山万亩茶园。在海拔700米的朝阳山上,一年中有三分之二是雨雾天气,土塘偏酸,正适宜茶树生长。茶园层层叠叠,山间云雾缥缈,茶田里不时传来采茶人的歌声,如同世外桃源。

平阳黄汤的由来有一个故事。旧时朝阳山茶叶主销京津沪等地,制茶工序均靠人工,遇到阴雨天气,杀青与捻揉之后的茶叶无法及时烘干。一次,有家茶农因催货紧,无奈之下将未干透的茶叶包装发货,长途跋涉,茶叶被闷成了嫩黄色,在干冷的北方,被闷黄的茶少了绿茶的生鲜寒凉,却多了一分温润醇厚,反倒更受青睐。后再经过加工工艺提升,具有“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三黄特征的“平阳黄汤”问世。

而每到采茶时节,南湖至朝阳公路成为采购商和游客痛处,一条宽约4米的水泥路两车交汇困难,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园基地的发展。

另外,山上的杨梅林和村民也在急切等着这条路。水头镇湖南村每户人家都栽种了十几株杨梅,每到成熟季节,村民都会带着杨梅下山,赶到萧江镇、水头镇中心售卖,山上分布着多个村庄,南湖至朝阳公路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必经之路。

“同志,这条路什么时候能修好,我们杨梅马上就要熟了。”5月底,这条路上的机器声已经响了一个多月,此时杨梅树叶中掩映着一簇簇红果,眼看就要采摘,路过的村民经常停下来向施工队打听消息。

“我们算好了工期,在杨梅采摘之前就能通车。”项目负责人承诺。这个项目是平阳县水头镇鹏山村至新溪村农村道路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南湖至朝阳),沿线经湖南、双峰、长者、同盟、丰格多个村庄,终点位于朝阳小学,全长11.67公里,总投资约6000万元。

南湖至朝阳公路沥青铺好后

目前,公路的沥青已经铺好,相比原来的水泥路,新改建的沥青公路宽6米,转弯处有8米,不仅能够容纳两车交汇,行车舒适平稳,村民出行、游客上山、平阳黄汤和杨梅下山之路更坦荡了。

转型路上的山老革命区

这条公路是红都绿野平阳段建设的一个缩影。绿色茶田,叠翠山峦,如果说绿色占了平阳西部乡村的半壁江山,那么还有一半属于红色,中共省一大旧址所在地凤卧镇红色历史厚重,素有“浙南红都”之称。

一直以来,这两种充满生机的颜色在平阳西部交织,但西部乡镇作为平阳山区和革命老区,贫困、偏远、交通不便一度成为当地发展症结。变化,也就在这几年间。2018年开始,平阳县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又结合了“红都绿野”跨区域精品带创建,南雁、凤卧、腾蛟等西部乡镇农村公路新改建体量大、里程数长、乡村经济面临转型,无疑是这次创建的重心。

笠湖村

南雁镇笠湖村村民曾以制皮革为生,村里的污水四溢,气味熏天。经过美丽村庄和农村公路新改建,笠湖村转身成美丽乡村样板村。村庄环境和交通改善后项目陆续入住,会文谷民宿旅游项目投资9000万;在玫瑰花海基地上,从国外移植的玫瑰在笠湖村长势喜人;露营基地和房车基地坐落在溪水边,村里的客人越来越多。

南雁镇开发的是绿水青山资源,隔壁的凤卧镇根植的是红色底蕴。踏入凤卧镇,脚下是红色沥青,镇上的红军雕塑仍在吹奏嘹亮的冲锋号,入目即是红色文化,充满革命年代感。2019年,水头至凤卧红旅公路新改建工程完工,马头岗军事体验、烽火红旅产业带等红旅项目丰富,去年平阳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实现旅游带动总收入16亿元,曾经的革命老区成为浙南人气最高的红色旅游和教育基地。

精品带平阳段最后一个节点腾蛟镇,近年来开发布袋戏、南拳等文化遗产,平阳素面、粉干等地方美食,以及苏步青故居、象棋之王谢侠逊碑林等人文资源,镇上探索出“四好农村路”+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的开发模式,作为平阳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腾蛟呈现越来越强的旅游集聚力和吸引力。

穿行东瓯农业时光走廊

过了S230省道平阳段张基岭隧道,就到了红都绿野瑞安段。与平阳相似,传统农业、历史文化、自然风景,是区域发展的营养供给。两地特色却截然不同,在瑞安段,万亩良田、木活字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山农业、宗教圣地圣井山呈现了另一个乡村世界。

“交通就像乡村振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打造旅游项目,农业转型升级,看起来似乎和公路没有直接联系。路建好前后,整个乡村面貌、经济变化却非常明显。”瑞安市公路局副局长朱守铲提到。

在平阳坑镇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文化馆,现在仍然使用的古老印刷术在匠人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完整再现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前东源村没什么人气,村里的环境远不如现在,木活字印刷虽然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但这个文化馆人气渐涨要从交通条件改善开始。”平阳坑镇的镇长韩光伟表示。文化馆门前的村道外垟-晚垟头2019年经过新改建后,将原来3米宽的路面拓宽到5米,路面白改黑,文化馆门前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改善也为东源村引来了项目,今年文化馆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包括花海、民宿等,有望开拓出“四好农村路”+文化、旅游发展空间。

东源村是平阳坑镇的一脉文化,在经济上,当地主要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虽然拥有高山生态优势,但平阳坑镇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低、小、散的状态。

2019年,一个“乡村振兴、消费扶贫”的契机,开始改写平阳坑农业生产的模式。瑞安市与瑞安善康农产品有限公司(下称“善康农业”)签订了消费扶贫战略协议,通过购买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及雇佣他们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目前有200多种农产品收购进来,除了新鲜的果蔬,像索面这种农副产品也非常受欢迎。”善康农业的工作人员介绍。

“我们农产品畅销均是建立在交通发展的基础上。”韩光伟直言。2018以来,瑞安接连通车3条高速:温州绕城高速、文瑞高速、甬台温高速复线,加上原沈海高速,4条高速环绕,意味着瑞安平阳坑、高楼、陶山、马屿等西部乡镇均通上了高速。另外,当地“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为农服务中心、万亩蔬菜基地,以交通网构建农产品供销网,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销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盘活了平阳坑、马屿、高楼的农产品市场。

“四好农村路”与5G农业技术牵手

“穿着高跟鞋在屏幕前进行农田作业”不是一个吸人眼球的噱头,而是正在曹村镇发生的事。在艾米现代农业园综合体中,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正在电脑前处理无人机采集过来的数据,对稻田进行诊断。

2019年,瑞安首个5G基站在曹村镇艾米现代农业基地建成,开启了浙江首个5G+智慧农业项目。据悉,该项目是瑞安市政府招商引入的艾米集团所打造。“艾米落地曹村镇的原因不仅因为这里有万亩良田农业基础,交通便利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粮食运输还有农田收割大型机器开进来,各方面都离不开完善的交通基础。”曹村镇艾米现代农业综合体负责人表示。

2019年,曹村镇实施农村公路改建提升和联网工程,包括钱马线、江曹线主要干道及全镇农村公路,公路全面覆盖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从文瑞高速马屿互通下来,经钱马线到曹村镇不过10分钟。

从农业生产特点和地理区位来看,高楼、陶山片区是瑞安高山蔬果基地,天井垟片区就是瓯越粮仓。天井垟位于瑞安市中西部,覆盖马屿镇、曹村镇和仙降街道,共有良田近4万亩,是全省连片面积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

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公布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通知》(农规发〔2020〕8号),瑞安市已列入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