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聚焦

“城市大脑”赋能科技治堵打造畅行温州

发布日期:2020-12-23 10:3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近日,市治堵工作领导小组向省考核组汇报了今年温州的科技治堵工作。记者撷取了其中三个亮点,且看“畅行温州”这个梦想如何一点一点照进现实。

今年,我市“城市大脑”正式上线,打造“数字赋能,整体智能”的温州样本,综合集成了包括交通畅行在内的65个应用场景。这意味着,温州的交通治理已经插上“智慧”的翅膀,科技治堵也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时代。

亮点一

拓展“绿路”网络提升车速

市治堵办透露,今年市区已完成381个SCATS(一种信号交通控制系统)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基础信息的数据库维护更新工作,对SCATS路口配时方案进行170余次优化调整。

“城市大脑"交通资源图层

市交管部门介绍,在原有33条“绿路”的基础上,今年新建娄东大街、信河街、鹿城路等共计12条协调路段,形成45条总长119.8公里的“绿路”交通网络,并对锦绣路等协调路段进行方案调整。以娄东大街为例,调整后,双向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5.6%。

“绿路”就是绿路协调控制,也叫“绿波带”,即在一个区域或一条道路上实行统一的信号灯控制,将纳入控制范围的信号灯全部连接起来,通过计算机加以协调控制,使行驶在该区域或路段的车辆在保持一定“绿波速度”的情况下,可以不遇红灯或少遇红灯,让车辆行驶一路顺畅。

在瑞安万松东路、塘下大道、滨海大道、滨江大道、罗阳大道等5条主干道部分路段,“绿波带”交通信号今年陆续投入运行。以滨江大道为例,潮汐绿波实施后,滨江大道平峰时段,由西向东从解放路口行驶至上东路,平均停车为1.2次/ 辆,全程大概由原来的13分钟缩短为9分钟,行程时间大比例缩短,该路段拥堵指数下降15.5%。

亮点二

线路如何优化有“大脑”分析

除了多渠道应用交通运行指数、多样化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多维度评估公共交通运行之外,今年我市加大了对多线路行车速度的分析力度。

市交通运输局、市交运集团选取了市区最具代表的20条公交线路,与同时段同路段的社会车辆比对分析运行时间。统计结果显示,常规公交通行时间比值在1.4至1.6之间, BRT线路在1.2至1.4之间,由此得出在早高峰时段,尤其是经过拥堵路段时BRT的运行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公交的结论。因此,市治堵办加大了市区BRT的建设步伐,今年新辟开通了BRT七号、八号线,形成“八主十三支”的BRT运营模式,缓解城市拥堵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主城区公交正在加速智慧化改造,推进线路优化“云计算”,通过对“过长线路”“重复线路”“客流较低线路”等问题路线和在线人数分析,优化线路及公交线路车型,为市民出行创造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

此外,建成区公交正在推广乐清“公交云”试点。乐清开展公交客流大数据分析,优化线网和站点规划,已实现公交线网覆盖全市35个乡镇(街道)和所有行政村,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亮点三

全省首创人行道违停预警告知系统

今年,我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自主研发人行道违停预警告知系统。据了解,该系统根据抓拍提取的车牌进行信息检索,主动向车主发送短信或语音等警示信息,督促车主及时驶离。如车主在第一时间内将车辆驶离,将不会受到处罚,若车辆继续违停被二次抓拍,系统将直接取证予以处罚。

同时,预警短信和语音将结合停车诱导系统,在预警的同时也告知周边空余车位,让车主有位可停,实现规范停车的目的。

此外,在市区主要干道、热门商圈、菜场、学校等重点区域部署物联网设备,自动感知违停车辆并进行抓拍和持续取证。车辆驶入禁停区域违停,90秒内便会被违停预警系统自动锁定,通过语音或短信方式温馨提示车主及时驶离。目前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自建安装监控数量1198个,覆盖违停管理主要道路和部分重点区域。

违停预警执法系统运行以来,累计侦测人行道机动车违停行为59.99万起,预警劝离51.5万起(未被二次抓拍),预警整改率达85.84%,市区人行道停车秩序明显改善,市民认可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