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图说交通

沿着“四好农村路”学党史① | 平阳交通助力老区发展

发布日期:2021-04-15 16: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沿着“四好农村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温州市农村公路在设计与建设之初,充分利用全市蕴含的红色资源,立足于实际,积极打造“红野绿都”和“红色领航”等多条以党为核心的红色精品农村路,肩负“乡村振兴、道路先行”的光荣使命,打造党与群众的强劲引擎。为此,温州交通于近期陆续推出沿着“四好农村路”学党史系列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站——平阳交通助力老区发展。

平阳,曾是浙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山门、凤卧一带素有“浙江延安”之称。山河破碎、家国堪危之时,浙南儿女付出惨烈代价在残酷斗争中博出一线生机,为浙江革命,乃至中国南方八省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9年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温州平阳召开,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全面总结了中共浙江省委重建以来的工作,确定了今后的任务和党的工作方针,选举了新的省委领导机构和出席中共七大的浙江代表,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发出了坚持团结抗战的战斗号召。这次会议在统一和加强浙江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充分挖掘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充分发挥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省委党校平阳分校等红色资源。积极跑省进市“争取国资”,想方设法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资参与交通建设,全力建设浙南红都,“山高高不过冠尖,水深深不过南湖”的革命老区焕然一新。

敢为人先的温州革命文化基因造就的温州革命精神,为省一大在平阳的顺利召开提供了革命力量支持。平阳为南拳之乡,乡人素有习武传统。平阳这种尚武的民间氛围为革命增添了很多血液,很多人加入共产党成为党员,一些人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却为党的事业奉献甚至牺牲。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革命传统为红军挺进师在温州的活动创造了条件,省一大选址于此,也是由于平阳的群众能为省一大提供更安全的环境保障。

1936年9月,粟裕率挺进师一部与浙南红军游击队在瑞平边葛藤湖地区胜利会师。1937年3月,刘英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教导队转战至平阳北港,与中共浙南委员会、平阳县委机关胜利会合。从那时起,平瑞游击区开始成为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挺进师在凤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又在山门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

浙江新四军在平阳宣告诞生,平阳因此成为浙江新四军的主要发源地。挺进师每到一处都提出“打土豪、开仓济贫、帮助群众、战胜夏荒”等口号,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与此同时,挺进师还将群众组织起来,建立了赤卫队和农民、青年、妇女等各种群众组织。红军挺进师建立的浙南游击根据地为党和红军在浙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武装力量和革命支撑点,同时也为被国民党破坏的党组织的恢复提供了场所。温州浓厚的革命文化源于温州尚武的文化传统,也形成于红军挺进师与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开辟过程中,在这过程中打下的群众基础为省一大选址温州并且顺利召开提供了保障。

三年来,平阳县紧抓红色元素,打造浙南红都党建核心区-山门、凤卧两镇,其中两镇以红军挺进师、省一大旧址、省委党校分校等红色主题为中心,以红色教育、素质拓展、军事体验等红色体验为抓手,将该区打造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和教育基地。依托红色旅游全域发展的格局,将沿线道路提升改造,完善交安设施,提升道路两侧绿化美化,设置红色小品,加铺彩色标线。

平阳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不开“红色堡垒”的支撑。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深入挖掘温州红色资源,高水平讲好红色故事,高标准打造红色品牌,为温州做强“第三极”、建好“南大门”、续写“创新史”、争创“先行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力打造红色高峰,加快绿色发展,走好富有老区特色的乡村振兴、绿色崛起之路。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中蕴含着智慧、党章中充满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必修课”,在建设中砺初心、守信念、明方向、强担当、勇作为,才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思想根基,汇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