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19/2023-00172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
成文日期 2023-07-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2023年温州交通运输工作要点
时间:2023-07-07 浏览次数: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字号:[ ]

2023年,温州交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两会”及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目标,以攻坚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关键抓手,突出扩投资、畅物流、保民生、强治理、塑形象,推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深入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

1.持续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围绕“百项千亿”工程等,实施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重大项目攻坚,完成综合交通投资500亿元(交通口径完成371亿元)。全力夺取交通建设投资一季度“开门红”,一季度增长不低于10%。

2.狠抓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实施重点交通项目126个,建成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市域铁路S2线等10个重点项目,开工机场三期工程、市域铁路S3线、青文高速文成段、甬莞高速洞头支线、甬台温改扩建(湖雾岭段、北白象至南白象段)等15个重点项目。

3.深化重大交通项目前期。统筹推进50个重大交通项目前期、131个节点,乐永青高速完成项目核准,甬台温高速三标完成初设批复,合温高速(温州段)、杭绍台高速南延乐清段完成工可编制。

4.持续深入谋划储备项目。贯彻落实市交通工作务虚会精神,谋划组建综合交通发展委员会,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做好“十四五”中期规划调整,印发实施县道网规划。

5.强化要素综合保障。建立健全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推进机制,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和问题协调化解。推动“8+4”经济政策交通事项落地落实,深化交通建设投融资研究,积极对接争取省级补助资金、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土地指标保障等相关政策倾斜支持。深化交通项目前期线位方案,跟踪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三区三线”新要求,报批前争取更多项目调出永农。

二、四港联动引领交通物流转型升级

1.深入实施交通物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围绕服务“双循环”、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等,开展综合交通物流发展基础性研究,整体布局交通物流通道、枢纽、节点、园区和集疏运体系,做好项目、政策、措施、机制谋划储备。推进鹿城西部多式联运枢纽相关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申报全国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公路运输周转量增速达6%,水路运输周转量增速达13%。

2.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强港金南翼。出台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强港金南翼实施方案,修编温州港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两中心一示范”建设,加快建设大型国际集货拼箱基地、义新欧班列监管场站、港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核心港区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推动海铁联运始发站从单点向多点、省内向省外拓展,新增近洋集装箱航线4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15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联运超5000标箱。加快乐清湾港区C区、状元岙二期等重大港口项目建设,深化大小门岛大型公共码头等项目前期。

3.提升空港枢纽能级规模。加快东部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提速建设航空物流园,积极推动浙南航空枢纽和长三角南翼临海空港创新供应链总部基地建设,4月投用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增机场国际货运航线2条,新增或恢复国际地区客运航线5条,力争开通1条通航旅游线路,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100万人次、力争达到1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9.5万吨、力争达到10万吨,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加快推进泰顺、文成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泰顺通用机场。

4.加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围绕省“四港”联动平台、温州物流信息枢纽港建设,深度开展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加快推进海港与公路港、铁路港、空港数据对接联通,在数据互联、物流管家和物流商城等各大物流场景和应用上开展深度合作,打破“四港”业务数据间的共享瓶颈。

三、加快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1.强化共富指数牵引作用。进一步分析短板问题,谋划针对性举措,稳步提升我市交通共富指数,持续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支持泰顺、乐清等共富试点和乐清等强国建设试点县建设,着力推动闽浙边交通服务共同富裕发展。

2.精心做好亚运交通服务。细化交通运行保障方案,高标准完成交通服务、运输物流等任务,8月底前完成主城区7大高速口景观改造提升。

3.整治提升城乡道路环境。印发方案,成立专班,建立比看督考工作机制,启动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高效完成24个高速出入口、5个高铁站及4个跨省市通道入口及连接线的整治提升,打造一批精品示范路。建立健全交通沿线清洁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及路长制。

4.深入整治城市交通拥堵。结合省治堵任务要求和刘书记批示精神,分解落实交通治堵年度任务;民选民评整治交通堵点26个。优化提升公交线网,开工建设BRT线路2条,新增优化亚运专线5条、儿童(学生)专项5条,新增敬老爱老专线3条,试行氢能源公交线路2条,做好轨道交通S2线公交配套衔接。开展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研究。

5.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提升农村公路750公里,乡镇三级以上公路通达率超93%,建制村双车道通达率超77%,实施农村公路差等路“动态清零”,优良中等路率超85%,力争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85%以上。实施农村客货邮融合改革,新增客货邮综合性服务站(点)40个,开通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10条、特色或冷链农产品运输专线1条以上。

6.提升干线公路服务品质。创成四沿美丽富裕干线路64.8公里(其中建设47.8公里,养护17公里);完成高速公路养护50公里、普通国道养护大中修98公里。高速公路服务区增配30个货车停车位,高速服务区、停车区充电桩车位累计达100个,国省道、农村公路等普通公路充电桩车位累计达150个,在全市20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开设ETC办理和售后服务点。

7.推进内河渡运公交化改革,提升公交化运营渡口7个,新建陆岛交通泊位数4个,新建改造提升候船设施3处。建设美丽航道2.4公里。推动开通塘河旅游航线。

四、持续提升交通行业治理水平

1.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行业立法工作机制,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立法前期研究、形成初稿。依法梳理执法履职清单,培育执法为民服务品牌,夯实执法制度基础,深化执法效能改革,推进执法模式转变,建设“四基四化”长效机制,加强执法队伍练兵。推动完善县级交通工程质监管理体系。

2.优化行业营商环境。完善行业信用评价机制,推行行业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持续深化行业“打非治违”,深入开展网约车、维修、驾培行业“三清”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跨省通办、电子证照、一窗通达、交通一件事等惠企措施,实施沿海船舶多证联办,取消道路运输驾驶员2年一次继续教育制度。实施包车行业分级分类管理改革。实施公路、水路运输高质量发展措施,精准落实行业纾困政策,支持新能源轻型及厢式、封闭式货运车辆在平峰时段入城通行。推出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暖心服务措施,新建高速公路“司机之家”1个。高质量办好“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交办事项(纳入市领导交办事项)。落实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通行费优惠政策、国家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和省属国资路段ETC货车八五折优惠政策,省内国资路段对三类、四类客车通行费实行阶段性八五折优惠。

3.深化平安交通建设。建立健全行业“3030”隐患排查整治、重点领域一表统管等工作机制,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稳中有降,两项指标控制在省厅考核指标内。改造农村公路平交口及穿镇穿村点段20个。完成40个普通国省道平交口整治;完成21座普通国道危旧桥和30座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开展总重80吨以上货车整治,建成省际非现场治超点位。持续开展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安全评估,进一步减少班线数量。全面推广应用港口危货智控平台,完成490艘渔运船、捕捞船“船图不符、船证不符”整治。常态化实施安全质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推动交通工程防护标准化,实现在建工程云上监控全覆盖。健全“领导包案、专人负责、动态清零”维稳安保机制。

4.推动行业绿色发展。稳妥有序实施交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建立统筹机制,谋划相关创新载体,创成国家城市绿色配送示范工程。推广应用行业“碳效码”、绿色出行“碳积分”。2023年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出租车(网约车)1300辆,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85%、出租车(网约车)占比超75%,淘汰国四及以下老旧营运货车190辆。完成海进江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

5.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强化数字赋能,夯实交通领域能力中心数据底座,县级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归集率达90%以上;深入谋划和迭代升级行业地方特色应用场景,争取打造1个以上全省交通数改基层最佳实践应用。探索智慧公路建设,积极推动重点工程在建设阶段融入智慧交通内容。制定并实施温州市综合交通产业发展2023年工作清单。积极对接争取引进货运平台经济产业项目。

五、党建引领交通队伍系统性重塑

1.打造“红行瓯越”党建品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上级党委统一部署,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出台“红行瓯越”党建考评办法。理顺行业党建体系机制,加强“两员”联系指导,提炼区域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党建品牌1个,新建货运企业党组织2个以上。组织开展红色研学、联学共建等活动。

2.系统推进清廉交通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聚焦党风廉政建设短板和问题,建立健全清廉交通建设工作清单,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一体化推进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深入开展违法转分包等专项整治,用好“阳光”监管平台。深入开展典型选树和以案促改教育。

3.优化机构运行和队伍结构。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建立健全审批、执法、管理协同机制,系统谋划和推进干部梯队培养和结构优化。出台清单化工作督办考评办法,全面推行清单化工作机制,狠抓重点任务、领导交办、应急专项三张清单高效落实。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