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19/2024-0005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 |
成文日期 | 2024-0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温州交通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高水平交通强市和世界一流强港金南翼建设,跑出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速度”。继2022年后,再次荣获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考核第一;获评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省部级先进集体、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突出集体等省部级荣誉6项、市级荣誉16项。 (一)综合交通主要指标高位运行。全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575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6.6%,占全市固定投资14%,两年为全市固定投资多贡献126亿,发挥了稳投资的压舱石作用。海港新增集装箱近洋航线4条,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0万标箱,同比增长10.5%。新增国际客货运航线7条,机场旅客吞吐量116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首破10万大关、达10.6万吨、迈进全国“三十强”,同比分别增长108.4%、71.3%。全年向上争取各类资金28亿元,特别是推动山区海岛县高速公路省级补助政策落地。 (二)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提速推进。深化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制发《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重大项目攻坚方案》,充实并优化工作专班,紧盯126个重点项目,制定进度、问题、责任清单,实行问题周协调、进度月通报,重大项目提速推进。1.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市域铁路S3线、青文高速(文成段)等1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2线、金丽温高速东延线等10个项目建成投用,104、228国道两条纵向主干道实现全线贯通;杭温高铁完成铺轨,省域“1小时交通圈”即将实现。2.重大项目前期取得突破。322国道瑞安乙甲至岭脚段、330国道鹿城腾桥段等12个项目完成工可批复;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温州大桥段等9个项目完成施工图批复;温州机场三期完成军地协议签订和预可研批复;甬台温高速改扩建湖雾镇至南塘枢纽段成功突破省级文保审批制约,为全省公路建设史上首例;甬莞高速洞头支线成为2023年度省内在经营性高速项目暂停审批环境下首个取得文号的高速公路项目;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工程南白象至浙闽界段签订省界节点协议,完成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论证。3.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全速攻坚。瑞安联络线、青文高速(文成段)等11个项目完成用地组件上报,其中,苍泰高速仅用时8天完成征地和房屋拆迁协议签订1080份,完成率达94.8%,创造我市高速公路土地报批协议签订的“苍泰奇迹”;330国道鹿城藤桥段改建工程、S218安吉至龙港公路苍南灵溪至龙港新城段等14个项目用地预审批复,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乌牛互通及连接线工程、机场大道东延工程(金水路至G1523甬莞高速)等7个项目用地批复。 (三)强港金南翼建设成效显著。出台《建设世界一流强港金南翼 提升温州“全省第三极”功能实施方案》,谋划建设近洋航运中心,梳理重点任务清单40项、支撑项目73个,高标推进强港金南翼建设。1.核心港口加速建设。浙南最大LNG码头、温州港核心港区深水航道、乐清湾中欧班列监管场站建成投用;总用地面积327亩的大型国际集货拼箱基地完成用海招拍挂,并启动开工建设。2.通道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对接省交通运输厅、省海港集团争取支持近洋航运中心建设,近洋航线总数达到14条,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5934标箱,同比增长19%,开通南昌-温州、上饶-温州集装箱海铁联运,开通闽北-温州水水中转,江西南昌-温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列入国铁的图定班列,港口辐射能力不断向江西、福建及长江流域延伸。3.口岸服务不断优化。状元岙港区水果、肉类指定口岸和危险品堆场作业资质获批启用,推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联装接卸”“虚拟船名”等改革,货物进出口通关时长继续压缩10%。4.涉港产业谋大招强。推动出台《温州市深化“四港联动”发展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行动方案(2023-2025)的通知》,持续完善全市推进综合交通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全力争取省海港集团强化投资,谋划建设35万吨级矿石泊位;积极对接小货快运、海丰国际等一批大型综合交通企业招商引资落地温州;积极帮扶金风科技海上风电海经区项目基地建设,助力洞头区落地青山格林美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全面保障浙能LNG首发通航工作。 (四)交通运输服务惠民有感。以提升交通共富指数为统领,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加快补齐交通重点领域短板弱项,不断推动群众“四感”满意度。1.亚运交通护航任务圆满完成。今年以来,亚运交通保障工作组召开25次周例会、20次解题调度会,实现11批清单共136项问题100%销号,全力保障“赛时侧”“城市侧”交通服务精细供给。聚焦完善交通执法、政务、服务、流动等各大窗口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努力让文明交通点亮城市文明。2.民生实事高质完成。推动出台《实施新时代“四好农村路”提质升级工程 高质量助推山区五县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乡镇三级以上公路通达率达95%、城乡公交一体化率突破85%,新增客货邮融合服务站40个,省民生实事项目全部提前完成。深入整治城市交通拥堵,出台《温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前完成市民生实事“十大堵点”和26个民评民选堵点乱点整治。3.道路环境整治有力推进。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开展“三路六化”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全力推进整治提升项目110个,打造了苍南168黄金海岸线、乐清雁楠公路等一批精品示范路。 (五)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通过打造具有温州交通辨识度的示范引领项目、强化行业信用建设、持续稳固行业安全发展基础,不断优化完善行业营商环境,为行业专项发展注入活力。1.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全面启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申报工作,完成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成功通过省专家评审并报送交通运输部审核。对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20项创建考核指标,构建“4+8+180”城市货运配送三级网络体系,市区共同配送比例达81.77%,高分通过部级专家组验收。2.行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加快构建“信用+”行业监管模式,出台《温州市公路水运建设工程信用评价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部门信用评价监督管理职责,压实项目建设单位信用建设主体责任。出台《关于温州市促进包车客运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科学盘活运力资源配置,有力释放企业经营活力。互联网+综合执法”“汽修行业‘三治融合’”“出租车‘在线矛调’”“交通物流数据实验室”等多个实践案例入选交通强国试点、交通运输部信用体系建设及省厅三个“一号工程”优秀案例。3.行业除险保安持续巩固。深入开展交通除险保安强化年活动,全面完成20项整治任务,清理注销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16条,提升改造公路平交口67处,危旧桥梁改造51座、省市事故多发点段19处,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亡人数下降35.3%,交通除险保安管控指数提升至全省前列。建立交通执法评估机制,查处各类案件1.5万起、同比增长80%,推动市县两级21支队伍基本实现全领域办案,执法热度居全省前列。 (六)交通党的建设强基固本。以建设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样板为主线,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聚力培育打造“红行瓯越”党建品牌。1.高质推进主题教育。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编制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任务。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14次,采用“现场学、专题学、自主学”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党团组织开展循迹溯源示范点学习26次,集体学习184次,参加2197人次。二是大兴调查研究,聚焦交通领域4大课题,分组深入交通工地、场站、企业、行业协会开展解剖式调研,提出对策19条,解决问题38个,形成调研成果7个,并推动及时转化。三是坚持实干争先,融合交通业务,开展“交通五星夺魁”“枢纽扩能增效”等六大攻坚行动,交通建设投资再创新高、枢纽提升实现重大突破,交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四是闭环检视整改,梳理“为民解忧”办实事项目23个,通过清单化推进、颗粒化落实,制定整改措施27条、整改整治问题11个、解决有关难题87项。2.深化清廉交通建设。印发《关于纵深推进“清廉交通”建设(2023年-2025年》实施方案,聚焦工程建设、招投标、行业执法等重点领域,开展交通项目渣土处置等四个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制定廉政教育计划,开展纪检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推进“青廉工程”建设。全面推行“1+8+100”清廉交通系统联创模式,2家单位获得全省“清廉交通”建设成绩突出单位,5家单位列入全省清廉标杆培育对象,1家单位获评全市第二批“引领型”清廉建设单位,获评市直单位清廉机关。3.激活行业党建活力。建立健全行业党委工作规则和联系指导工作办法等系列制度机制,依托“阵地党建”“一企二员”送党课等载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宣贯覆盖行业党组织。借助市物流商会党委和基层社区党组织等,不断推进全市货车企业党组织覆盖,组织开展“走访关爱·暖心服务”和“最美货车司机、最美网约车司机”评选活动,不断激发行业党建工作活力。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三个“一号工程”和十大工程决策部署,紧扣“强城行动”等重大战略,聚焦通道建设、枢纽提升、物流畅通、共富惠民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行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环境,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加快打造高水平交通强市。2024年投资安排:2023年综合交通投资创历史新高,综合投资基数、项目进度、投资结构、要素保障等因素,初步考虑2024年力争再破500亿元。重点实施重大项目100余个,其中计划开工甬莞高速洞头支线、甬台温高速改扩建湖雾镇至南塘枢纽、乐清枢纽至北白象段、330国道瓯海潘桥至泽雅段改建工程、330国道鹿城藤桥段改建工程等10个项目;计划完工杭温铁路、诸永高速公路延伸线增设温州北站互通工程、330国道瑞安场桥至罗凤段工程等10个项目。攻坚举措:继续增强“1+5+4”体系推进效能,进一步充实交通强市工作专班,实施“柔性协调+集中办公”,优化迭代推进机制,完善任务动态更新、进度跟踪晾晒、问题挂号督办、协调调度整改、激励考核奖惩等闭环工作机制,继续开展专项巡察。抢抓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政策窗口期,对符合要求的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土地组件报批工作。 (二)着力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出台“一个方案”:即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出台促进全市物流降本增效实施方案,梳理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载体举措。强化“两大平台”:即海港和空港枢纽。海港方面,围绕打造近洋航运中心,加快建设集拼箱基地,力争新增近洋集装箱航线2条以上,加密航线3条以上,开通瓯江海河联运,大力提升集装箱海铁联运规模。空港方面,力争开工机场三期,加快顺丰浙南航空枢纽、长三角南翼临海空港创新供应链总部基地等重点航空物流项目实施,新增全货机航线2条以上,加快建设航空物流园。制定“一项政策”:整合交通、商贸等领域扶持交通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资金,加大港口、航空物流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一套机制”:迭代运行世界一流强港金南翼建设专班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与中国(温州)数安港常态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物流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交易机制,加快打造交通物流数据交易平台。 (三)不断提升交通服务共富水平。紧紧围绕提升交通共富指数和群众四感评价目标,深入实施交通民生四大提升行动。一是农村公路提档。建设提升“四好农村路”900公里,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95%,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75%以上,百人以上自然村等级公路全覆盖。二是公共交通提质。启动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分步有序推进都市区公交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率提升至90%以上。三是交通治堵提效。优化轨道S1、S2线公交接驳服务,研究出台市区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持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堵点。四是道路环境提升。深入实施“三路六化”,再提升各级道路76条560公里、消除差等路350公里,让畅安舒美成为温州路域新风景。 (四)持续优化交通行业营商环境。一是强化行业党建引领。紧扣“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深入实施“行业党委领航、基层组织提质、一企两员帮扶、从业人员关爱、典型示范培优、数字赋能提升”等六大行动,努力打造“交通味”党建高地。二是强化行业改革创新。拓展“联办快办”服务模式,深入推进跨省通办、电子证照、一窗通达、交通一件事、多证联办,在三个区设立交通政务服务窗口、下放高频服务事项。引导道路客运多元化发展,优化驾培、维修企业信用和服务质量测评机制。三是强化行业法治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立法争取人大审议。深化交通综合执法改革,理顺交通执法和行业管理工作机制,升级“互联网+综合执法”应用。四是强化行业除险保安。健全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机制,迭代完善行业重点风险管控清单和管控指数运用,持续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加快清理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切实维护行业安全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