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19/2025-00042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
成文日期 2025-0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5-02-08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交通运输局 字号:[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温州交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奋勇担当区域发展战略“先行官”和强城行动“主力军”,荣获交通强省建设成绩突出集体并在交通强省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坚持走前列、攀高峰,综合交通发展势头强劲。投资迈上新台阶。持续构建系统性、高能级、可持续的交通投资体系,2024年我市公水机投资总量达到418亿元,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全市综合交通投资超600亿元,连续七年位列全省前三。项目取得新进展。重点推进综合交通重大项目143个,甬莞高速洞头支线等46个重大交通项目开工投用,杭温高铁开通运营,高速公路里程从2017年全省倒数第二,跃居至全省第三。全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温召开。引领区域新发展。市委市政府确立金丽温开放大通道的交通“先导地位”和两港“战略核心地位”,市政府与省海港、省机场集团签订重磅合作协议,持续引领浙南区域和闽浙边界交通协同发展。

(二)坚持当龙头、作先导,开放通道建设多点发力。海港发展方面。温州港加入“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5个5-10万吨级码头主体完工,重启停滞近十年的瓯江口遮蔽航区调整。新增2条集装箱近洋航线,温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5万标箱,打造浙南近洋航运中心纳入省政府议事日程。空港发展方面。新增国际(地区)航线5条,打造温州至国内主要城市9条快线、准快线,旅客吞吐量突破1250万人、货邮量超12万吨,双双创历史新高,加速推进机场三期、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前期。多式联运发展方面。出台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实施方案,深度谋划双向双通道货运铁路,集装箱海铁联运增幅达到79%,温丽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正式开通,全省首条国际公路运输(TIR)线路在温首发。

(三)坚持修好路、暖民心,人民满意交通亮点纷呈。做好惠民实事。发布县道公路网规划,制定“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客货邮融合发展等5项省市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出台《温州市中心城区城际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和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均达90%以上。持续深化治理。大力开展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整治问题点位10万余处,超一倍完成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清退,助力全省提前实现“清零”,“城市绿配”“信用汽修”获得国家、省级优秀案例。办理网约车平台停业整顿、网约车“零口供”两个全省首案,3个站所入选省级交通执法枫桥站所。推动交旅融合。着力构建“三环三廊、多点开花”旅游交通路线,联合文旅部门发起“一张机票免费游温州”活动。苍南168黄金海岸旅游公路获评全国首批旅游公路并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3个项目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四)坚持当先锋、开新局,改革创新活力更加充沛。坚持改革引领。制定“1+4+X”改革体系,谋划低空飞行保障体系、瓯江航运复兴等35项“小切口、大撬动”改革项目,其中4项已纳入市级清单。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大力推动“电子证照”“多证联办”,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9%。深化数字驱动。推动国家级交通物流数据安全实验室正式运营,交通数据要素市场化被列入中国(温州)数安港三大主赛道。开发交通执法“三剑客”小程序,以数据融合应用赋能交通精细化治理。力推低空经济。出台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启动基础设施布局和航路航线规划编制,组建低空经济国有企业,浙南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多场景应用加速兴起,一批头部企业相继落地。

(五)坚持聚合力、强能力,交通队伍建设全面过硬。抓好党建引领。不断深化“红行瓯越”党建品牌,大力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突出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荣获“瓯江红·双建争先”模范机关。推动执法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交通综合执法改革,顺利完成206名干部划转,撤并执法大队4个、增设行业处室5个、整合业务处室2个,推动执法队伍专业化发展。做强行业党建。构建“1+6+N”交通行业党建矩阵,大力推行“司机之家”市场化运营模式,承办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建现场会,“党建带团建”经验做法在全省“两企三新”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温州交通将坚决贯彻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总体部署,紧扣“奋战冲刺年”行动,按照“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基调,深入实施“163稳进提质工程”,统筹抓好“十四五”规划任务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在交通强省大局和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征程上勇当先锋。

(一)紧扣高质量发展总目标,强化交通发展战略牵引

围绕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浙南区域一体化发展、闽浙边界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指引,向上推动建立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机制,与金台丽和宁德四地签订战略协议,引领浙南闽北交通协同发展。深入谋划“十五五”规划关键支撑性重大项目,加快温州港总规修编,全力推动状元岙港区三期等重大项目纳入上级规划。坚持项目为王,更好地发挥“交通强市”联席会议和“强城行动”循环畅通工作组牵头抓总作用,全力推进179个重点项目,保持交通投资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推动228国道、低空经济等项目申报“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大力争取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撬动更多国企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融资改革。

(二)深入实施六大重点任务,稳中求进实现提质增效

1.高质量建设浙南近洋航运中心。全面做好省政府政策文件的落地转化,推进环乐清湾港口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强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物流业务发展、多式联运体系培育、临港产业谋大招强。建成投用状元岙二期、乐清湾C区5个5-10万吨级泊位,加快推进状元岙三期、乐清湾A区二期前期工作。织密通达RCEP区域重点港口航线网络,聚焦台湾、菲律宾等区域打造“专精特新”航线,新增(加密)近洋航线2条以上,力争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集装箱突破180万标箱。打造港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点,争取纳入省级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2.打造民航强市和低空经济高地。紧盯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目标,全力推进航空客运市场拓展行动,充分发挥奖补政策牵引力,大力引进和壮大基地航空公司,增强航线覆盖范围和层次,力争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3.5万吨。全力推动温州机场三期开工,加快建设泰顺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文成通用机场,聚力打造航空物流园,推进顺丰长三角南翼临海空港创新供应链总部基地建设。紧盯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城市目标,大力推进“三张网一中心一平台”布局建设,新增无人机航线10条,打造低空标杆应用场景5个以上,力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落地。

3.建设浙南闽北赣东多式联运中心。加快构建“两核三主四辅五通道”现代化交通物流发展格局,持续做大“海铁联运+海河联运”,出台更大力度“公转铁”“公转水”引导政策,大力发展浙北等水水中转,推动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常态化运营集装箱海河联运,做好瓯江口遮蔽航区调整,实现内河A级航区水平,开工建设海河联运中转码头,开展瓯江航道提升前期研究。加快推进温武吉铁路、金温货线新建二线、状元岙铁路支线前期,全力提升金丽温开放大通道东西双向辐射能力,加快打造鹿城西部联运枢纽、大型集拼箱基地,持续拓展TIR卡航业务,全力申报新一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4.提升交通共富水平。推进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30公里,进一步完善建管养一体化机制和智慧管养设施。全力打赢“三路六化”三年行动收官战,推进城乡道路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开展“民选十大堵点治理”。推动客运定制发展和货运品牌创建,实施落地中心城区城际公交一体化方案,同步做好农村客运班线的优化调整和模式创新,新增客货邮融合站点33个,更大力度推进运输工具低碳升级。制定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退休年龄延长方案,优化听障人员考取驾驶证举措,探索国有企业市场化收购出租车经营权。

5.推动多元融合发展。联手文广旅部门推进“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山水诗路”交旅融合品牌,全面打造“三环三廊、多点开花”旅游交通路线,推进旅游风景道向A级旅游景区、网红打卡点延伸。打造旅游交通品质示范工程,提升交旅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推出新一批特色主题旅游班线,有效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大力推动站城融合发展,论证动车南站上盖平台建设,依托机场交通枢纽综合体打造“AFC航空未来城”,加快推进“海陆空铁轨”为一体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前期。

6.深化交通改革创新。对照落实省厅《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小切口、大撬动”改革项目,加快形成典型案例和成果转化。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重点推进一类事、一窗通达、一网通办“三个一”改革。积极探索智慧物流、智能网联驾驶汽车、无人驾驶航空器等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打造文成未来交通集成化场景。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浙路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数据引擎服务等项目落地实施。推动交通物流数据安全实验室高水平运营,深化数据融合应用和市场扩展。

(三)准确把握三项实践要求,不断夯实奋战冲刺基石

1.筑牢党建队建高线。扎实开展新时代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深化“红行瓯越”党建品牌,健全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更好地激励干部锐意进取、积极作为。深入开展出租车、网约车、货车司机“两新建强”活动,联合市委社工部全面推广“司机之家”,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和规范化管理机制,形成更可持续、更具活力的温州样板。

2.筑牢行业治理标线。力争出台《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组织修订出租车等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持续推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工业化制造模式。做好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建设一体化联动执法指挥中心,推动枫桥站所创建提质扩面,打造更具温州交通辨识度的“六大执法品牌”。

3.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构建“主动安全”屏障,完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压茬推进重点领域隐患治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增强“被动安全”能力,制定一系列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加强重要点位智能化安全设备布设,加强三级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