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聚焦

百丈叶岸山特大桥通车:25年期盼,一桥飞架两岸!

发布日期:2025-08-25 10: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泰顺发布

二十多年前,因为库区建设,许多库周居民需要依靠渡船出行,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今百丈叶岸山特大桥通车,不仅改变了当地的交通格局,更为一方百姓带来全新的生活希望,这是一座便民之桥,更是一座希望之桥。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0809_487.jpg

薛海翔/摄

一大早,生活在百丈镇的果农叶海珠和丈夫跟往常一样,整理着农具准备前往飞云湖对面的后坑村进行果园维护。而跟此前不一样的是,他们不再需要通过竹筏这种耗时又费力的方式。他们利索地将锄头、镰刀等农具放进面包车后备箱,沿着叶岸山特大桥,仅仅用了3分钟,就到达了他们家的果园。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0813_527.png

叶海珠和丈夫经营水果种植已有十几个年头,在后坑村种有橙子、杨梅、柚子等十几种水果近3000棵果树。以往每次去果园,他们都要通过竹筏,遇到刮风下雨,既难行又危险,他们家的竹筏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以前最少要半个多小时,从码头背农具到果园至少要十几分钟,现在刮风下雨也不怕了,车直接开到果园,太方便了!”叶海珠的话语里,满是对这份便捷的真切欢喜。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0816_007.png

随着叶岸山特大桥通车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坑村迎来了一拨特殊的客人。现年93岁的村民王春花,祖地就在后坑村,1987年他们一家人从村里搬到了县城,但由于交通原因,三十多年来都没有回村。这次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她终于重回故土。王春花的女儿说:“桥通了,妈妈很想回祖地看看,她特别开心。”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0817_903.jpg

时间倒回至二十多年前,为了珊溪水库建设,百丈大桥与老百丈一起沉入飞云湖底,虽然通过后靠或者搬迁的形式,重建了百丈,但面对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土地,勤劳的百丈人民不忍抛荒,纷纷往返两岸从事农业生产。此后,往返后坑村,渡船成为了唯一出行方式。百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百丈是农业大镇,不少村民的产业都在对岸,之前没有桥,靠水上的竹筏通行,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0820_039.png

二十多年来,库周百姓对于百丈能重新建起大桥有着无限渴求。为了解决这种出行困境,2022年11月叶岸山特大桥开工建设,在周边百姓、交通部门以及属地政府的齐心协力之下,历时30个月,叶岸山特大桥终于建成。

百丈镇相关负责人感慨道:“老百姓非常拥护,项目初期的政策处理仅用20天就全部完成,真正是一呼百应、齐心协力。”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0821_919.png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0823_663.jpg

图源:潮新闻

这条全长498米、主跨195米的叶岸山特大桥一头连接着司筱线,另一端终点位于后坑村。该桥开通后,飞云湖沿线原本需数小时的环湖绕行路程缩短至2分钟,惠及周边近百户果农、二千余名群众,彻底终结“绕行之苦”,也圆了两岸群众25年的梦想与期盼。

一位库周村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买肥料、买菜都方便多了。以前去司前要半天时间,现在一个小时就能来回。”

微信图片_2025-08-25_100825_471.jpg

薛海翔/摄

此外,大桥通车后,还将串联起百丈镇环飞云湖慢行系统,形成完整交通环线,在畅通“乌飞”板块内外环线的同时,给百丈的生态农业、休闲体育、文旅康养等富民项目的发展搭上桥梁,开创新机遇,加速构建“一湖两翼”百丈新格局。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之下,叶岸山特大桥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